当前位置: 首页> 私募资讯> 焦点要闻> 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 变局之下如何应对?

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 变局之下如何应对?

摘要:【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 变局之下如何应对?】近期,可转债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多只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其间一度出现连续大跌行情,一些正股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可转债表现尤甚。专家认为,如果上市公司仅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而非债务风险,可转债价格不会大幅偏离票面价值。当可转债交易价格大幅低于面值时,反映出市场认为发行主体存在较大概率无法兑付债券本息,即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资深市场人士提醒,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以高价买入可转债,其风险是比较大的,投资者要特别注意。

近期,可转债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多只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其间一度出现连续大跌行情,一些正股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可转债表现尤甚。

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上市公司仅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而非债务风险,可转债价格不会大幅偏离票面价值。当可转债交易价格大幅低于面值时,反映出市场认为发行主体存在较大概率无法兑付债券本息,即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资深市场人士提醒,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以高价买入可转债,其风险是比较大的,投资者要特别注意。

多只可转债上演“过山车”行情

近期,多只上市公司可转债价格剧烈波动,先是经历连续大跌,一些可转债不仅跌破100元的面值,还一度刷新上市以来最低价格纪录。一些正股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可转债跌势尤为猛烈,引起广泛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今年6月有超过八成可转债价格下跌,其中广汇转债、中装转2、英力转债跌幅超过30%,另有多只可转债跌幅超过20%。

曾几何时,可转债备受市场追捧,被视为一种攻守兼备的证券投资品种,其“债性”给可转债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安全垫”。另外,对于可转债新债而言,很多投资者几乎不看基本面,近乎无脑申购,若能中签,也总能实现盈利。近期可转债大面积深幅下跌的现象在近年的可转债市场可谓非常罕见。

记者发现,一些跌幅大、跌势猛的可转债同时伴随着公司正股的“面值退市”风险,相关公司正股近日跌破1元或逐渐逼近1元,正股近期跌势也同样猛烈。比如广汇转债的正股广汇汽车6月跌幅超过五成,东时转债、益丰转债、中装转2、裕兴转债的正股6月跌幅则均超过30%。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大跌后,上述可转债近期又大幅反弹,整体上演“过山车”行情,不过相关可转债价格离大跌前仍有一定距离。

7月1日,低价转债大幅反弹,截至收盘,东时转债大涨20%,广汇转债涨19.89%,岭南转债、鹰19转债、帝欧转债等涨超5%。

为何出现此种现象?

有市场分析认为,近期可转债的大幅波动,与这段时间A股市场ST类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同时退市公司大量出现有一定关系,市场比较担心相关公司出现退市风险,从而带来可转债的偿付风险。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余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反映了投资市场对于相关可转债的发行主体的前景比较悲观,发行主体存在违约风险。从投资角度来看可转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债券品种,如不考虑赎回和回售条款(但非常重要),可将可转债分解为普通债券和认购期权,在股价大幅低于转股价格时认购期权价值接近零,可转债仅剩下普通债券价值。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仅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而非债务风险,可转债价格不会大幅偏离票面价值。当可转债交易价格大幅低于面值时,反映出市场认为发行主体存在较大概率无法兑付债券本息,即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既有股票特征,又有债券特征,在市场向好的情况下,股票上涨会带来可转债价格提升,但当市场持续下跌,正股下跌,可转债就会掉头向下,这是证券市场当中行情运行的必然反应。

桂浩明指出,以往可转债比较火,一方面是由于可转债可以T+0操作,涨跌停限制也比较小,以前甚至不设涨跌停板,所以一些投机资金比较偏好,往往价格容易拉过头,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股票走势基本平稳。如果股票走势出现异常,特别是当其持续下跌的时候,可转债上涨的基础也就丧失。

各方如何应对?

正股和可转债如果连续下跌,甚至濒临退市,显然会产生一连串反应,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均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来说,股票和可转债的涨跌是对上市公司相关情况的市场化反应,上市公司唯有改善经营和业绩,才是应对公司股价和可转债连续下跌的根本之道。

不过,对于一些自认为公司基本面还不错,但是被市场“错杀”的上市公司而言,可以采取一些积极举措,主动化解公司股票和可转债的退市压力,包括公司回购、重要股东增持股票或可转债等举措,掏出真金白银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比如近日山鹰国际披露回购股票方案,同时控股股东也拟购买公司可转债。上述举措产生了一定积极效果,公司股价和可转债价格在连续下跌后已明显回升。

余洋在受访时认为,当前,由于房地产市场仍在经历探底过程、部分制造业产品相对过剩,企业回款难度提升,不少上市公司资金流紧张,可持续经营能力面临考验。投资者在投资可转债产品时要慎重选择投资标的,尽量回避未来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发行主体发行的品种,不看发行主体基本面的投资可能带来较大损失。如可转债发行主体进行债务重组,可转债持有人未来只能按照重组方案收回面值的一定比例,在破产重组的情形,回收比例可能在10%以下。

桂浩明提醒,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以后高价买入可转债,其风险是比较大的,投资者还是要特别注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