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私募资讯> 焦点要闻> 成交超12亿元!退市风险股再现“末日狂欢”

成交超12亿元!退市风险股再现“末日狂欢”

摘要:【成交超12亿元!退市风险股再现“末日狂欢”】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此类“末日炒作”有很大概率是游资利用散户的投机心理,通过制造短期流动性吸引跟风盘,而后抛售获利。


K图 600811_0

3月12日,A股市场上演“疯狂”一幕。

深陷财务造假与退市危机的东方集团,在连续7个交易日跌停后今日开盘即跌停,随后以惊人的速度被资金拉升至涨停,上演“地天板”行情。截至收盘,东方集团股价封死涨停价1.13元/股,成交金额高达12.31亿元,近45万手买单堆积在涨停板。

这一反常现象发生在东方集团被监管层“点名”造假、持续明确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背景下。

12日午间,公司公告,证监会于2月28日通报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已初步查明,东方集团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公司预计将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连续多年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今日公司股价盘中大幅上涨,股价波动较大;经核实,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此类“末日炒作”有很大概率是游资利用散户的投机心理,通过制造短期流动性吸引跟风盘,而后抛售获利。“退市风险股通常市值低、流通盘小,游资可通过制造短期波动吸引跟风。散户往往误认为‘低价即安全’,忽视公司的基本面风险。东方集团正符合此类炒作特征。同时,游资拉动‘地天板’还可能是为帮助东方集团现有股东最后出逃创造机会。”

今日的涨停,或是东方集团退市前最后的狂欢。当潮水退去,方知谁才是“资本游戏”真正的牺牲品。

一场持续四年的骗局

东方集团案,可能是近年来A股市场上最恶劣的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2024年6月18日,东方集团公告称,公司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由此引发监管关注,牵扯出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

2025年2月28日,证监会发布阶段性调查结果,认定其2020年至2023年财务数据存在系统性造假。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东方集团造假早有蛛丝马迹可寻:

其一,虚构收入与利润。根据财报,2021年至2023年,东方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9亿元、112.65亿元和60.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19亿元、-9.96亿元和-15.5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2.72亿元。若叠加2024年预计8亿-12亿元亏损,五年合计亏损或超50亿元。

其二,关联交易违规与资金占用。2024年6月18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存在财务公司的16亿元存款提取受限。此前,东方集团2023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核心原因是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 331920万元。

东方集团曾寄希望于通过破产重整实现保壳重生。但12日午间,公司公告,存在不符合重整条件的风险。此前,公司虽已于前期推进预重整,但对照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予以自查,因公司已被立案调查,且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属于《重整纪要》第九条“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的情形,公司存在不符合重整条件的风险。

审计机构或涉严重失职

目前,监管部门对于东方集团造假一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对相关中介机构的处罚也暂未落地。

查阅资料,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东方集团连续12年的审计机构,在2020-2022年对其问题年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直至2023年才改为保留意见。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头部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据其网站介绍,大华所常年服务的客户有10000余家,其中中央企业60余家、省级企业集团300余家、外资企业500余家。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去年末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公示稿)》,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位列行业第十位、内资所第七位。从营收来看,与2022年度相比,大华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收入约30.07亿元,较上一年缩水3.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所此前已因多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被处罚,包括獐子岛金通灵等,累计罚没金额超5000万元。

具体看,2024年5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对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视而不见”,被江苏证监局暂停证券业务6个月,并罚没4132万元。随后,引发上市公司“排队解约潮”;更早前的2023年,在獐子岛“扇贝跑路”一案中,因对獐子岛2016年财报审计失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监管部门罚没367.9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至少收到14张监管罚单,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风险评估及内控测试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

近年来,审计机构的失职,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合法外衣”;部分机构甚至主动做了帮凶,成为A股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案频现的重要根源之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