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私募资讯> 焦点要闻> 突发!买单挤爆 巨头暂停交易!

突发!买单挤爆 巨头暂停交易!

摘要:【突发!买单挤爆 巨头暂停交易!】今天日本股市早盘,软银集团的股票因买单大量涌入而暂停交易,该巨头股价今天一度飙升5.7%。日本软银集团于当地时间周二公布了四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这可能会让投资者们松了一口气。

软银重磅利好!

今天日本股市早盘,软银集团的股票因买单大量涌入而暂停交易,该巨头股价今天一度飙升5.7%。日本软银集团于当地时间周二公布了四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这可能会让投资者们松了一口气。此外,该公司正着手进行新一系列大规模的科技投资。

软银报告显示,截至3月份的财年利润为1.15万亿日元(77.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亏损为2276亿日元。

买单挤爆

今天早盘,软银股价涨幅一度高达5.7%,随后一度暂停交易,据悉是因为买单大量涌入。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上涨之前,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担忧继续给软银带来压力,该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录得近17%的跌幅。

软银财报显示,截至3月份的财年利润为1.15万亿日元(77.8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亏损为2276亿日元。软银集团第四财季净利润为5171.8亿日元。

软银集团第四财季数据显示,截至期末,SVF1(软银愿景基金一期)投资的股票数量为57只,SVF2(软银愿景基金二期)投资的股票数量为283只,较前季下降0.4%。数据还显示,第四财季的愿景基金投资收益为1772.6亿日元,实现利润260.7亿日元。

软银在阿里巴巴、T-Mobile和德国电信的投资上获得了巨大收益,这帮助了软银实现了四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在最近一个财年中,软银在中国网约车公司滴滴以及韩国电商公司Coupang的投资上也获得不错收益。

据了解,软银愿景基金一期投资后期初创企业,该基金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400亿日元,这得益于TikTok运营商字节跳动和电子商务平台 Coupang等持股的公允价值上涨。相比之下,投资于早期初创企业的软银愿景基金二期的投资则录得5260亿日元的损失。

前景和机会

今年1月,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高调宣布推出“星际之门”计划,承诺“立即”部署1000亿美元,并随时间推移将投资规模扩大至约5000亿美元。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过去一段时间,软银既未制定项目融资模板,也未与银行、私募股权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开始详细讨论。

据彭博社5月12日的报道,软银集团雄心勃勃的“星际之门”计划正面临严重阻碍,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已导致融资谈判陷入停滞。报道称,软银与瑞穗、摩根大通、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等数十家贷款机构和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初步会谈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开始。但据知情人士称,由于金融家们在日益增长的经济波动和更便宜的AI服务背景下重新评估数据中心投资,没有任何交易达成。

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义光在东京的一次简报会上表示,软银已为“星际之门”确定了100多个潜在地点,但仍在进行尽职调查,因此现在与贷方开始讨论融资还为时过早。据TD Cowen分析,由于关税问题,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可能上涨5%至15%,有些运营商面临的价格甚至更高。

目前,软银正处于自2017年和2019年推出愿景基金以来最大规模的支出狂潮之中,这一次的目标是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公司。今年3月,该公司表示将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 Ampere,并于4月宣布作为领投为ChatGPT制造商OpenAI筹集高达400亿美元资金。

截至5月9日,共同投资者已出资18.4亿美元,而软银愿景基金2已出资81.6亿美元。但美国贸易政策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冲击了IPO市场,使得软银退出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300多家公司并筹集新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的空间缩小。另外,目前包括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印度连锁酒店Oyo和美国金融科技公司Chime在内的投资组合公司自4月初以来已推迟了上市计划。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