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私募资讯> 焦点要闻> 黄仁勋登上央视节目:“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33年来每分钟都在压力中度过”!

黄仁勋登上央视节目:“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33年来每分钟都在压力中度过”!

摘要:【黄仁勋登上央视节目:“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33年来每分钟都在压力中度过”!】7月20日晚,央视新闻《面对面》播出对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采访。黄仁勋表示,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总是感觉我们快倒闭了。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


K图 NVDA_0

7月20日晚,央视新闻《面对面》播出对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采访。

黄仁勋表示,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总是感觉我们快倒闭了。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

在回应当CEO的乐趣是什么时表示:“当CEO大多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整整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哪怕一刻都没有。”

黄仁勋在采访时还提到,这次到北京见了雷军,从小米创立之初就开始与雷军合作了。黄仁勋表示,“我与雷军合作已经很久了。我们一起做过手机,现在正在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等,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合作。”

谈到华为,黄仁勋表示:“华为不仅极具创新力,更是一家规模和实力非凡的公司。华为比我们大得多,从公司规模、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来看,他们既广又深。”黄仁勋认为,中国的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如果英伟达不在这里,华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当提及英伟达是将华为当作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的问题时,黄仁勋说:这家公司依然极具竞争力,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仍然可以钦佩和尊重竞争对手,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手不是敌人。世界很大,我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竞争很多年,但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钦佩、尊重,并且充满竞争意识。

就在此次来华之前,英伟达总市值在7月9日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的公司。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前一天,黄仁勋公开宣布美国已批准H20芯片可以销往中国。

近年来,英伟达持续扩大在华研发投入,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立AI创新中心,并与多家中国企业保持深度合作。据黄仁勋透露,英伟达在华员工规模已接近4000人,涵盖研发、销售、技术支持等多个领域。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最新披露的文件显示,7月18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售了7.5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1294万美元。当天盘中,英伟达股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早在今年3月,黄仁勋就依据10b5-1规则披露了减持600万股英伟达股票的计划,而上周五的减持行动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10b5-1交易计划允许上市公司的内幕人士事先决定在预定时间出售指定数量的股票。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内幕交易的嫌疑,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证券时报,文件显示,自6月20日开始,黄仁勋启动了本轮减持行动,6月20日~30日,共减持7次,减持股份总数为45万股,套现总额达6846万美元。

进入7月份,黄仁勋的减持步伐仍在持续。截至7月18日,共减持13次,减持股份总数为97.5万股,套现总额达15986万美元。

也就是说,自6月20日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减持142.5万股,合计套现超2.2亿美元。而在2024年,黄仁勋也进行过一轮减持,套现超过7亿美元。

人工智能和驱动大型语言模型的图形处理器(GPU)的强劲需求,推动英伟达的股价持续攀升。近日,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7月18日收盘时,英伟达股价报172.41美元/股,市值超过4.2万亿美元。

英伟达市值的飙升,也显著提升了黄仁勋的净资产。在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榜上,黄仁勋的身家高达15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9,超过了“股神”巴菲特。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