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率视角下的基金动量策略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波动率视角下的基金动量策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动量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异象
动量效应简单概括可以表述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相对高的资产、卖出过去收益率相对低的资产构造构建零成本动量组合来获利,它已被证实在各个市场、各种资产中广泛存在,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对动量组合承担的某种系统性风险的补偿或来自人们反应不足或过度自信等所导致的错误定价。
动量策略面临崩溃的风险
尽管传统动量策略在多种资产中能给予正的超额回报,相较市场组合能获得更高的夏普比率,在市场下跌或剧烈波动的时期,它也可能经历连续的数月以上的负回报,这种现象被称为动量崩溃。研究表明动量崩溃可能受市场状态、市场波动性、市场流动性等驱动,基于这些指标,可以对动量崩溃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管理波动可以消除动量崩溃风险
时变的动量风险可能产生超额峰度,与动量的负偏态为策略带来较高的左偏风险,由于动量崩溃的发生时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预测,使得构建动量崩溃风险的因子成为可能,鉴于不同市场状态下市场有不同的波动,一个直观的办法便是采用波动率管理策略或者动态配置策略来管理动量崩溃的风险。
波动率管理策略长期回测表现优异
动量收益的风险是可持续的,通过动量收益的已实现波动率可以预测未来的波动率。通过计算已实现波动率与选择目标波动率来控制未来的波动率能够消除时变、持续的风险,消除动量崩溃的影响。在选定恰当的目标波动率后,回测结果表明波动率修正动量策略相比经典动量策略具有更高收益,更高夏普比率,更低风险,更低回撤的优点。
动态配置模型有效性在中国市场上有待改进
动量策略的预期收益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可以利用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同时估计策略的预期收益和波动率,进而按照均值-方差优化方法,构建动态最优组合,然而该模型不能充分解释动量策略的收益,要想令其在中国市场产生良好效果,需要重新寻找可以充分解释动量收益的因子。
风险提示
系统性风险,模型失效风险,模型基于简化假设及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并不能完全准确刻画现实环境与预测未来,仅作为投资参考。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确 认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