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研观点> 化工系列研究(三):机遇与挑战,印度化工产业分析及启示

化工系列研究(三):机遇与挑战,印度化工产业分析及启示

2023-10-09 15:31 东海证券 吴骏燕,谢建斌,张季恺 查看PDF原文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化工系列研究(三):机遇与挑战,印度化工产业分析及启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印度石化产业结构与我国相似,格局均以国营主导,民营稳步提升。印度作为亚洲第事大炼油国,炼油产能为5018千桶/日。印度炼油能力排名第一的企业是印度国家石油公司,共拥有9家炼油厂,炼油能力为1399千桶/日;规模最大的炼油厂SEZ.Jamnagar隶属于信实集团,产能为707千桶/日。印度多家国有炼油企业在进行产能升级,通过对现有设施进行小规模扩建,逐步提高原油处理能力,根据印度政府石油天然气部门CHT编制的数据,到2028年,印度炼油产能将增加0.56亿吨/年至3.1亿吨/年。

  印度拥有丰富的高碳结构原料,芳烃出口额较高,而C2、C3、C4等烯烃原料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2022年印度烯烃出口额占石化产品出口额的比例为2.7%。且由于印度对于烯烃聚合物仍有着较高的进口依赖度,该部分产品的国产化将会带动更多的烯烃产能需求,印度的烯烃产能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了弥补国内供应短缺与消费者需求增长之间的差距,印度石化产业在积极建设石化综合设施。2021-2024年的在建项目为11项,投资额约为171亿美元;目前正在考虑的项目有8项,计划投资额874亿美元。

  印度下游主要石化产品中除合成纤维外均处于净进口状态。2022年印度石化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为17551.8亿卢比(约合211亿美元)。由于印度的人均化学品消费量较低,新投资的空间较大,国内生产总值和购买力的上升为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印度特种化工品由于全球公共事件影响,受益跨国公司产能转移。由于新冝肺炎疫情爆发后地缘政治的转变,印度基础化工品行业受到全球跨国公司的信赖,市场加速发展。终端行业对高性能和特定功能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农药、药品、染料和颜料等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长因素。印度特种化学品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80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3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9%。其中农用化学品及染料颜料成为成本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方面的突出领域。

  印度市场对中国石化产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全球转向亚洲作为世界化学品制造中心,就自身情况来看,1)印度在原油、乙烯、苯乙烯等基础原料方面仍然存在的巨大的供需缺口,易受制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2)对于我国来讲,需要警惕印度精细化工竞争力上升带来的溢出效应。印度低廉的制造成本可满足国内外快速发展的特种品需求,随着海外投资及技术升级,有望成为全球并购和战略联盟的温床。我国是全球农药原药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目前仍具有明显的供应链一体化优势,后续需要加强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农药研发生产,以及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拓;3)化纤行业龙头进入大炼化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印度涤纶长丝、PET等虽然可实现净出口,但整体距我国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的化纤竞争力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4)印度宣布涤纶长丝FDY、POY加入BIS认证,增加了我国长丝向印度出口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我国长丝龙头后续有望凭借较高的产品质量和突出的性价比优先获得认证资格。

  投资建议:化纤龙头在大炼化领域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规模优势及生产成本优势,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桐昆股份、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新凤鸣等。我国农药企业依托于完善的供应链与产能集聚具备明显的成本与产业链优势,建议关注具有光气生产许可且拥有农药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的相关农药企业,如广信股份、安道麦A等。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在建项目变动和产能供应超预期;地缘政治影响。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