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研观点>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小米汽车专题:智能化时代竞争加剧,小米将如何突出重围?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小米汽车专题:智能化时代竞争加剧,小米将如何突出重围?

2023-12-13 08:35 国金证券 陈传红,苏晨 查看PDF原文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小米汽车专题:智能化时代竞争加剧,小米将如何突出重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智能车时代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爆款车需软硬件实力兼具。23年为“城市NOA元年”,智驾进展持续超预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硬件竞争呈现显著的趋同,8295芯片+800V高压快充+激光雷达+双电机强性能逐渐成为中高端纯电车标配,车企竞争重心逐步由硬件转向软件、性能转向体验,城市NOA和智能座舱等软件成车企竞争胜负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多生态联动将具有更重要意义。

  小米汽车以生态、软件为卖点,其科技属性与智能化时代耦合。软实力领先或将复刻华为成功。1)预计小米汽车配备800V超快充+8295座舱+高配220/275kw双电机,硬件已属tier1;2)新车高配Pro/Max版配备激光雷达,具有城市NOA能力,预计交付即开通,智驾接近第一梯队;3)全新澎湃OS打通软件底层,车机+手机+IoT生态联动赋能人车家一体,拔高体验的同时实现座舱差异化;4)小米品牌自身受众更广/热度更高,目前可利用小米之家500-600家,已超蔚来/小鹏/理想的440/411/400家,后续丰富下渠道健全,热度较高。

  20-30万电动轿车缺乏爆款供给,新车竞争力强后续步伐稳健。新车SU7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设计上对标Model3,但相对P7i/Model3/智界S7/汉EV等竞品,新车价格或更低,预计起售价20万以下总体20-30万之间,且车身尺寸(长4997mm)&轴距(3000mm)更大,符合小米一贯定价风格。我们测算20-30万区间轿车市场年销量约150万辆,对小米市场广阔,预计新车年销达7-8万辆。后续来看,小米或将通过代工及子品牌,利用传统OEM产能实现车型快速推出和产能复制,保障公司销量成长性、爆发性。

  小米汽车对市场本质依旧是扩容,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将更加分散而非集中。长期以来20万纯电轿车市场仍以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3为主,已分别上市3/8年,油车如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帕萨特等老车占据市场,电车车型竞争力滞后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细分市场油电替代困难。小米SU7将带动一批纯电轿车新车于24年上市,如极氪007/领克07/银河E8/智界S7/智己L5等,丰富供给的同时友商可通过调整定价与战略承接小米带来的客流和流量,达成订单与销量齐飞,带动20万纯电轿车进入换代周期。

  小米入局搅动竞争格局,关注供应链边际变化。智能车时代,下游整车和品牌商一旦竞争格局出现变化,整个上游供应链将全面洗牌。电动车零部件供应链已经经历了4年的贝塔行情,23年是拐点,供应链投资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其中小米汽车具备爆款潜能,伴随后续车型矩阵完善,小米汽车有望加速放量,其零部件供应商将获益。建议关注小米汽车核心供应商。

  投资建议

  智能驾驶奇点时刻来临,行业进入大整合时代。软硬件分离趋势下,车企智驾差距拉大带来合作需求,未来车企智能化&油车出清将加速,我们判断未来国内电动化将迈入一个销量中期上修的阶段,类似19-22年;建议持续关注智能化为行业带来的边际变化。站在当前时间点,整车端建议关注软硬件实力兼具、具备先发优势的车企。

  小米自身科技属性与爆款车型特征相耦合,生态、流量共振下有望复刻华为系成功,后续销量具备成长性、爆发性,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及其供应链。如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经纬恒润、模塑科技、禾赛科技等。

  风险提示

  智能化进度不及预期,产销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