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研观点> 恒生消费ETF投资价值分析:深挖港股消费潜力,把握市场复苏机遇

恒生消费ETF投资价值分析:深挖港股消费潜力,把握市场复苏机遇

2025-03-21 15:43 国金证券 于婧,王子薇,张剑辉 查看PDF原文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恒生消费ETF投资价值分析:深挖港股消费潜力,把握市场复苏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港股消费蕴含了众多国潮、互联网消费平台、服务消费等在内的新消费领域的稀缺资产,填补了A股的结构性空白,在盈利修复过程中具备较高弹性空间,部分龙头公司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产品创新打开增量空间,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凸显长期配置价值。政策端整体呈现短期刺激叠加长效机制的现状特征,政策力度与覆盖范围均显著超越前两年,港股消费板块在政策不断加码和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仍具备超额收益的空间。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市场,金融、非必需性消费及资讯科技行业最受青睐,内外资共同看好港股市场,其中消费行业在全球利率水平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优势凸显。总体来看,港股市场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港股消费板块更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恒生消费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全面覆盖消费赛道,把握衣食住行复苏。截止2025年3月17日,恒生消费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六个恒生二级行业板块,分别是食物饮品、家庭电器及用品、纺织及服饰、旅游及消闲设施、专业零售、消费者主要零售商。食物饮品市值占比最高(28.31%),家庭电器及用品市值占比其次(23.73%)。三级行业方面,恒生消费指数涵盖21个恒生三级行业,覆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费,以及盲盒、文旅等新兴消费领域,全面把握消费复苏的机遇。

  中大市值龙头为主,不乏中小盘标的。截止2025年3月17日,指数50只成分股平均总市值879.27亿元,中大盘风格显著。从市值分布来看,龙头个股权重较高,中小市值个股权重相对较低。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为58.30%,涵盖了4个恒生二级行业,重仓股消费属性极高,覆盖衣食住行,汇聚了各细分行业龙头,如餐饮龙头百盛,服装龙头安踏,旅游龙头携程,食品饮料龙头农夫山泉、蒙牛等,以及新兴消费代表的泡泡玛特。

  估值历史低位孕育修复空间,胜率与赔率兼具。截止至2025年3月17日,恒生消费指数的PE(TTM)为18.46倍,位于指数发布以来的34.56%分位,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较好,估值修复空间大,显示出较高的投资价值。从各个年份的收益率表现来看,恒生消费指数在2010年、2013年、2017年和2020年从底部开启反弹趋势的年份里,相对恒生指数、上证指数均实现显著的正向超额。当前恒生消费指数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有望实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与港股通消费指数比较,消费含量更“纯粹”。从恒生一级行业来看,在非必需性消费领域,恒生消费指数占比70.37%,港股通消费指数为65.13%,二者均高度重视该板块。从更细分的恒生二级行业来看,恒生消费指数更侧重于食物饮品、家庭电器及用品、纺织及服饰、旅游及消闲设施等大众化的传统消费行业,其消费属性更“纯粹”;而港股通消费指数则偏重于专业零售、软件服务、汽车、资讯科技器材等新型消费及科技领域。

  与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比较,行业配置更多元。从申万三级行业分布来看,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白酒Ⅲ行业占比达41.2%,为其核心构成,行业配置高度集中。恒生消费指数则在顺周期属性较强的白酒行业含量极低,通过兼顾各大消费行业,有效分散风险,避免受到单一行业波动影响。

  风险提示

  海外降息进程不及预期、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