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投研观点> 医药投资策略报告:创新药械仍然是本轮牛市中重要的主线

医药投资策略报告:创新药械仍然是本轮牛市中重要的主线

2025-04-14 17:10 财通证券 张文录,华挺 查看PDF原文

(以下内容从财通证券《医药投资策略报告:创新药械仍然是本轮牛市中重要的主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FDA宣布将逐步取消对单抗和其他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AI制药和类器官领域现投资机遇。4月11日,美国FDA发布公告表示,将通过包括基于AI的毒性计算模型以及实验室环境下的细胞系和类器官毒性测试等一系列方法来减少、优化或可能取代动物实验。该方案将立即应用于临床试验新药(IND)申请,鼓励纳入NAMs(New Approach Methodologies)数据。近年来科学界已逐渐认识到动物模型的根本局限性。正如FDA的数据所示,超过90%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安全有效的药物最终因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未能获得FDA批准。认识到这一挑战,2022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2.0》,明确授权在IND申请中使用细胞测定、计算机模型等非动物替代方法,并"取消了生物仿制药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中使用动物研究的要求"。随后在2024年,FDA科学委员会进一步提供了全面建议,详细阐述了如何能够促进NAMs的采用。

  中美关税问题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有限。分析如下:对创新药影响偏中性,创新药属于科技股属性,主要受到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但BD交易是以贸易服务为主,目前看不到大的影响。医药制造业,包括CRDMO、原料药等,基本上都是关税豁免的,暂不额外增加关税。但跌幅较大,主要系美国生物安全相关政策,鼓励原料制造回流美国,进而影响原料制造公司短中期的估值体系。中长期较为利好的细分领域是自主可控的医疗器械、科学服务等上游,过去两年也一直有此投资逻辑,目前更加强化。国家在扩大内需方向的鼓励政策或将加速出台,利好内需消费逻辑板块,包括中药、医疗服务、互联网医药与药店、医美等,是健康中国逻辑的延伸。

  投资建议:继续看多创新药政策新周期带来的产业链共振上升,具有高科技属性的医药医疗公司将更受市场青睐。关注一:具有真创新能力的新药公司,将具备更大的估值弹性。关注二:周期性回暖带来CXO、科学服务等上游机会;关注三:AI医疗的β机会。关注四:内需消费的防御性资产。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如福瑞股份、康方生物、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生物-B、科伦药业、泽璟制药-U、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康诺亚-B、乐普生物-B、云顶新耀-B、舒泰神、键凯科技、科兴制药、基石药业-B、首药控股-U、百奥泰、迈威生物、海创药业-U和吉贝尔等;创新药产业链如药明合联、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坦科技、皓元医药、海尔生物、阿拉丁、毕得医药、百普赛斯、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和诺思格等;中药如健民集团和太极集团等。

  风险提示:行业反腐影响超出预期的风险;新药研发进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销售不达预期风险;集采降价超预期的风险等。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市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友评论

×

  • 1.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类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3)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 2.若本人/本机构拟认购/申购私募基金,则本人/本机构承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1)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 (2)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 本人/本机构确认是为自己购买私募产品,不会以非法拆分转让为目的购买私募产品,且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会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特定对象认证

确 认

×

风险测评
温馨提示:本问卷旨在协助您选择符合您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问卷结果并不能取代您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
    下一题